24節氣-秋分(國曆09月22日至24日交節)


秋分(國曆09月22日或23日或24日)


說諺語
秋分天氣白雲多,處處歡聲歌好禾;只怕此日雷電閃,冬來米價貴如何:秋分日天晴占豐年,打雷則占歉收。
月半看田頭:此時二期稻作好壞已可以看見。
早冬雨:一期稻作要靠春雨灌溉,二期稻作則有賴露水滋潤。

節氣的故事
秋分是在一年的國曆 9 月 2 2 、 23 、 24 日,秋分代表秋天過了一半,大約會出現在中秋節前後。秋分對農夫來說,是個豐收的季節,全台灣各地區在這個節氣後,會舉行謝平安或完神明福的儀式,是為了感謝神明於春耕、夏耕和秋收的庇佑,才能獲得這一年豐碩的成果。「秋分瞑日對分」,也就是說從秋分開始白天逐漸變短,晚上逐漸變長,所謂「好中秋,好慢稻」,「八月半田頭看」,意思表示在這時候已經可以看出將來水稻收成的結果囉。

  在台灣西部海域水溫已降到 26 度左右,在澎湖的北方海域已經可以捕獲黑鯧。鰆魚會在秋分以後開始迴游到台灣海峽,因此沿岸海域都可發現鰆魚的身影,例如淡水之馬加、鹿港的白腹鰆和澎湖周圍海域的土托鰆等。東北部在這個節氣中也有小卷、旗魚、沙魚、蝦、黑旗魚和赤宗等等。

  中秋節除了有月圓幸福的象徵外,在以前因為交通不發達,離家在外的人回家不方便,通常一家團員相聚都會選在重要的節日,中秋節為其中之一的日子。過去,中秋節有「拜月娘」的習俗,也就是太陰娘娘的誕辰,也祭祀月神,這是在拜月娘的習俗外,非常具有民間信仰的特色。以前有祭祀土地神的「秋社」;現在中秋節也拜土地公,在中秋節前後台灣中南部,可以看到各處田間豎著「土地公拐」,它是一根竹枝豎立於田間,上頭繫著土地公金,用來禮謝土地、祈求保佑,這也是古社祭的遺跡呢!!

【種植】

北部:胡椒、蒲公英、馬鈴薯、薤菜、萵苣、白菜、胡蘿蔔
中部:蘿蔔、牛蒡、甘薯、大蔥、蕪菁、茄子
南部:西瓜、苦瓜、蘿蔔、花椰菜、萵苣


【漁撈】

淡水:魚昷魚
澎湖:魚昷魚
安平:烏格魚

資料來源
農業兒童網

留言